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以來,為全面實現社會救助“一件事一次辦”,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正積極推進救助事項網上申請、身份信息在線認證、辦理進度在線監控、辦理結果適時反饋等工作,進一步方便困難群眾申辦救助事項。
【民生進度條】20個工作日內辦理低保
近年來,我省相繼制定印發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辦法,推行“單人保”、低保漸退、就業扣減、五類以上地區特困人員年齡降至55歲、臨時救助“一事一議”等政策,健全完善社會保險統籌費等13項收入豁免機制,統籌推進低保審核確認權限下放、服務類社會救助等創新試點工作,全省逐步構建起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體系。
特別是根據省委省政府“一件事一次辦”工作安排,我省各地民政部門不斷健全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和家庭收入、財產審核等制度措施,完善低收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開展救助對象季度數據比對核實,搭建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平臺,完成核對信息平臺升級改造,實現困難群眾常態化監測預警。同時,取消申請對象需提交的22項證明事項,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20個工作日內辦低保。積極發揮民政部門“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救助轉辦優勢,及時將就醫就學及住房困難等群體轉介到其他行業部門,實現了多元救助。
【百姓故事】應保盡保 雪中送炭
“從民政干事上門了解家里的情況到被納入低保,前后不到二十天。多虧了救助的好政策,搬掉了壓在我心上的這塊大石頭,真的是雪中送炭。”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拉浪臺村的董維全說。
前陣子,常年在外務工的董維全突感不適,前往醫院檢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打亂了本該幸福的一家。“誰能想到我會得尿毒癥,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姑娘也剛剛上班,收入不高……”說起這些,董維全緊皺眉頭。正當一家人為高昂的治療費發愁的時候,遇到了正好來村里了解情況的西寧市心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外派協理員。
“我們提供了個人信息、住院看病的手續和繳費單,他們了解得很詳細,沒過多久就幫我辦了低保。”董維全說,在一次民政干事入戶排查的時候,得知他在申請低保之前就因治療產生了16750.81元的個人花費,社工又幫他申請了臨時救助,第二個月就領到了10545元的救助金,解決了家里的實際困難。
在我省各地,像董維全一樣被及時納入救助體系的群眾都享受到了好政策帶來的福祉。目前,我省已建成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實現全省低收入人口實時監測。在全省建立匯聚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戶等低收入家庭人口的動態監測“數據池”,設置因災、因病、因學、因殘、失業5項預警監測指標,及時對困難群眾所在轄區民政部門發出預警,限時完成入戶核查。
【政策紅利】救助申請由“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
能讓數據跑的路,就不讓群眾多費心。今年以來,我省全面建立健全并推動落實社會救助動態管理、主動發現、數據比對、經濟狀況核查等工作機制,根據救助對象家庭收入、財產、人員變化,以及臨時遇困情況,做到綜合施策、精準救助、全面保障。建立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考核辦法、指標體系等機制,堅決整治“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年內全省累計退出城鄉低保4.7萬人,新增4.66萬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提供了堅強保證。
同時,圍繞便民利民、提升服務,建成并運行低收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以及低收入人口監測三個信息平臺,推動社會救助信息匯聚、常態監測、快速預警、及時干預、精準救助,實現了困難群眾救助申請由“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轉變。年內全省累計交換數據43.52萬條,開展部省核查、省域核查40.01萬人次,指導基層開展摸排78.04萬人次。
此外,我省還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和居住地、戶籍地靈活申請救助事項工作機制,困難群眾救助申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民政為民服務水平得到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