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走進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李家山村的食用菌種植示范園種植車間,清新的菌香撲鼻而來,棚內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肥碩的香菇爭相探出腦袋,有的正吐露著菌芽,有的則撐出了菌傘,工人們穿梭在菌架行列之間,忙碌地采摘。
查看香菇品相,對接銷售商……青海召榮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召榮馬不停蹄地往返于車間和大棚之間,手機鈴聲不時響起。“高原的氣候冷涼,病蟲害少,恰恰適合香菇、平菇等菌菇的生長,而且產出的菇類品質好。”說話間,周召榮指著一顆體型飽滿、帶有花紋的香菇介紹道:“這就是花菇,它需要適度日曬才能自然‘開花’,由于品相好而大受市場歡迎。”
從剛開始幾畝地的菌菇小溫棚發展到如今的規;N植,一路走來,周召榮既是湟中菌菇產業發展的帶頭人、也是見證者。
先試先行,成為食用菌產業“領頭雁”
“一個平菇的菌棒50天可以采3茬,香菇的菌棒兩個月可以采5茬,現在我們的日產量能達到3000斤以上,產出的食用菌部分銷往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還有一部分銷往重慶、成都、上海等地。”說起食用菌種植周召榮滔滔不絕。出生在重慶萬州的周召榮1989年來到青海,因為看好這里的冷涼氣候,可以實現一年四季不間斷生產,他就把老家種蘑菇的“手藝”帶到高原?吹街苷贅s種蘑菇收益好,周邊村民們紛紛來周召榮的菇棚里“拜師學藝”,他就將自己的種植技術和經驗分享給農戶們。
“我們為種植戶提供菌種及所需生產資料,幫助大家進行產品銷售,幫忙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按照‘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培訓’的方式,如今,已帶動農戶120戶從事食用菌種植生產。”周召榮說。
多年積累,李家山鎮有了發展菌菇產業的人才、技術以及市場優勢,恰逢湟中區委、區政府謀劃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之際,為切實改變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投資模式和“單打獨斗”式的發展思路,2021年李家山鎮以“黨委引導、企業運作”的新模式,注冊成立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農稷協作建設有限公司,實施李家山食用菌產業發展項目,并與菌菇領域專家周召榮合作,雙方努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優勢的食用菌產業樣板。
據介紹,示范園在布局規劃階段,流轉了20余戶農戶的土地,年土地流轉費10.2萬元,戶均土地流轉收入4000元左右;項目建設期間,累計帶動務工400余人次,人均工資5000元以上;預計示范園完全投產后,可帶動120余名勞動力實現增收;后續,示范園的凈利潤將用于擴大再生產,扶持轄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
聚焦產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一顆顆小小的菌菇,如今已成為湟中區助農增收致富的法寶,“公司成立以來,有效帶動了周邊村民140人就業,高峰時單日用工量達120人。”周召榮說。
檢查香菇生長情況、采摘成熟香菇、按品相分類裝箱,多名采摘工人正在大棚內忙活。一位采摘工人說:“以往沒有固定工作,現在在家門口做采摘工,每天收入一百多元,還能照顧家里,真是一舉兩得。”香菇采摘工作技術門檻低,工人經簡單培訓即可上手操作,因此當地村民無論老少皆可勝任。
2023年初,我省印發《青海省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青海省要做大做強現有食用菌生產基地,輻射帶動零星散戶發展,不斷壯大以平菇、香菇、雙孢菇、杏鮑菇、金針菇、雞腿菇等為主的常規品種,著力培育羊肚菌、大球蓋菇、高原黃菇、柴達木大肥菇、荷葉離褶傘、雞樅菌等為主的稀缺品種。通過三年持續發展,全省食用菌規模穩步增長,品種結構更加合理,菌種研發、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基本形成,產業整體效益顯著提升。
周召榮告訴記者,目前食用菌產業發展以鮮菇生產為主,未來還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精加工產品;與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發品質更優的菌菇。同時,將以我省印發的《青海省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快步伐推動產業融合,品牌打造,合力推進抱團發展,品牌建設和綠色有機農產品輸出地建設,提質增效推動高原特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